close

html模版






標題

朱一貴的傳奇


問題


請給我朱一貴的故事,越有傳奇色彩越好。最好都是故事或傳奇


最佳解答


大大好參考 朱一貴生於一六九○年(清康熙二十九年)即清統治台灣的第七年,少年時名「祖」,二十歲來台,來台之後他經常見到滿清政府的官員都是貪官污吏急徵暴虐,使得民怨沸騰。在如此環境中不得不變成反清份子,後移居內門鄉鴨母寮(今高雄縣內門鄉),是介於台灣、鳳山兩縣之間,地勢險阻。以養鴨為業,任俠好客,有「小孟嘗」、「鴨母王」之稱,與草莽群雄來往頻繁,每每宰鴨煮酒待客,痛談被滿清統治之恨,暗中結盟,伺機準備起義反清復明。 一七二○年(康熙五十九年),適遭大地震和兇荒一起襲來,人心惶惶,謠言四起,以為亂兆,社會動盪。滿清在台官員文恬武戲,地方官吏只知圖利,駐台之兵也腐化不堪。又在次年即一七二一年(康熙六十年)春,鳳山縣令出缺,台灣知府王珍為了私利,派遣其次子為鳳山知縣,並掌握實權。因派出的目的就是公然來污錢,運用官職的方便,進行大規模貪婪的私人利益。所以王珍及其子立即對轄下的廣大百姓嚴其苛徵重斂,他向百姓無休止攤派各種苛捐雜稅,怨聲四起。是年台灣地震,引起海水泛漲,民間謝神唱戲,王珍以「無故結拜」為理由,捕四十多人。又人民入山砍竹,王珍以「違禁」為理由,又抓二百多人。這些被官府所抓的人,若交了錢就放人,不交錢則打四十大板,並驅逐過海,攆回原籍。民間所擁有的耕牛、糖鋪,若要使用則必須交錢方許可營用。這種滿清官員的騷擾,台灣人民如何忍受,所以民怨四起。 一月台灣知府四處捕殺天地會結盟結會者,三月天地會幹部黃殿、吳外、翁飛虎、李勇等十六人在朱一貴家會商革命起義。 一七二一年(康熙六十年)四月十九日,眾人推朱為盟主,焚表結盟,樹立黃旗,製「大元帥朱」旗幟,又稱「中興大元帥」,正式發動革命,參加者愈來愈多,數小時之間,得一千餘人。時朱一貴年三十。是夜以民間無訓練、無組織的群眾,進攻岡山之塘汛 ,滿清兵逃走,繳獲鳥槍、藤牌十數件。馬上擴大攻擊,又攻占新園汛、南路營、諸羅山、埤頭汛、濱榔林汛、下淡水汛等營汛,奪取了武器。壯大革命聲勢。 此時南路各地,亦相繼響應,參加者都是被滿清政府所壓迫的基層人民,只起義數日即有二萬人參加,並對台灣府城進兵。 台灣本地人集體以武力反唐山抗清,殺滿清官員這種警報突然傳進台南府治,滿清官員不知所措。 台灣鎮總兵.歐陽凱應急下命遊擊.周應龍來援,其部下的把總.張文學被朱一貴打敗,都拋下武器而逃。 朱一貴一開始就獲得民眾的支持,勢如破竹趁機攻佔大湖。同時在下淡水溪檳 林(內埔庄)的客家人杜君英,見到朱一貴的抗清,感到同樣身受滿清高壓統治,也立即響應朱一貴的革命並率同族數百人以武力行動。杜君英乃先攻破下淡水汛之後,與朱一貴會師,合攻周應龍於赤山,殺其千總,擒其把總,二十七日攻陷縣治鳳山,迫使守備馬定國自殺。朱一貴率四萬大軍,其中含有杜君英等人,於三十日攻打台南府城。分巡台廈兵備道.梁文火宣,台灣知府.王珍,海防同知.王禮,台灣知縣.吳觀域,諸羅知縣.朱夔等住城的文武官員攜眷而由台江(安平港)駕舟先遁逃至澎湖,兵亦相率竄逃。南路參將.苗景龍敗走至萬丹,為朱一貴軍首領郭國正所殺。總兵.歐陽凱,安平水師副將.許雲,北路參將.羅萬倉,安平水師遊擊.游崇功等尚保有軍力,但也不知如何對抗這一群憤怒的台灣本地人。五月一日朱一貴終於攻下府城,清軍的把總楊泰見大勢所趨,刺殺總兵.歐陽凱而投降朱一貴。清軍守備胡忠義、千總蔣子龍、把總林彥、石琳被擊斃。其他把總.千總.游擊.守備等被俘殺者甚多。朱一貴佔有台灣府城之後,立即開府庫,收貨幣,出示安民,禁止殺掠,更獲得民眾好感。同在五月一日,諸羅縣治亦被賴池.張岳所率領的革命義民軍攻陷,守城的北路參將.羅萬倉為革命義民軍所殺,如此這群為眾人所憤的貪官污吏,眾人毫不猶疑下手即殺。如此,自朱一貴揭竿起義以來,僅過十三天(自四月十九日揭竿起義至五月一日共計十三天),全台灣島(台灣.鳳山.諸羅三縣)幾乎全部都落入起義革命軍手裡,其餘,只有留下北路淡水地區未經攻克而已。這就是全民起來抗暴的具體現象,由此可知滿清在台灣的統治是如何受到台灣人的怨恨,等到這一天,在台灣各地的人,不論是否有武器,拿起鋤頭、鐮刀、菜刀、竹桿,不計成果,就攻向滿清的官屬衙門。五月初,朱一貴攻下府城(今台南),國號大明,年號「永和」,大家不約而同將那滿人的衣著即旗裝脫下、長辮剪斷,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。


其他答案


杜君英是廣東省潮州府閩南人,率領的是潮州府閩南墾民。詳見維基百科[杜君英]或[朱一貴事件]!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C%B1%E4%B8%80%E8%B2%B4朱一貴(1690年-1722年)原名朱祖,台灣府鳳山縣人,祖籍福建省漳州長泰縣,台灣清治時期第一次重大規模民變發動人。生平朱一貴於康熙二十九年(1690年)生於福建省漳州,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隨移民潮移民台灣,年輕時曾任衙役的馬車伕,後為傭工、種田為生,在鴨母寮(今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)以養鴨為業,為人豪爽好客,有「小孟嘗」、「鴨母王」之稱。康熙六十年(1721年),鳳山縣知縣出缺,暫由台灣知府王珍兼理,王珍不但在各地徵收極高的糧產,而且把知縣職務交由他二兒子管理,但王珍的兒子利用職權橫徵暴斂,引起普遍不滿。同年台灣當地發生大地震,引起海水大漲潮,民眾為了謝神而合夥請戲班唱戲,王珍竟以「無故結拜」為罪名逮捕40多人,之後又以違反禁令為由逮捕200多名入山砍竹子的民眾,並要求這些民眾繳錢了事,否則要被打40大板,甚至要被驅離台灣。經過一連串的欺壓,朱一貴與其朋友李勇、吳外、吳定瑞等50多人,齊聚內門地區墾首黃殿家,商議結盟對抗王珍。眾人遂推朱一貴為盟主,宣傳他為明代皇帝後裔,高舉「大元帥朱」紅旗號召「反清復明」,於今岡山區附近召集1000餘壯丁,發動革命,下淡水溪檳榔林的客家人領袖杜君英(潮州閩南人,隨父親居住在客家莊)響應革命,4月27日大敗岡山清軍,5月4日合作攻下臺灣府城(今台南市),清朝政府官員包括知府王珍紛紛坐船逃往澎湖;響應者有許多是明鄭時期將校武官,攻下臺灣府城後,眾部將擁立朱一貴為「中興王」,於今台南大天后宮登基。朱一貴承襲明朝的制度,國號大明,年號永和,且廢除滿族薙髮令,將旗裝脫下、長辮剪斷,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。但後來因杜君英認為自己功勞較朱一貴大,應由其兒子杜會三當王,導致閩粵內鬨分裂,杜君英率眾出走,向清朝政府投降。而此時六堆客家地區的安全受到閩南族群威脅,客家先民為保護家鄉,組織「六堆義民團」。事後興建「忠義亭」,祭祀平亂的英靈。屏東縣竹田鄉「六堆忠義祠」原名為忠義亭,是為紀念嘉應州義民。朱一貴軍兵力日趨減弱,不到二個月即遭從內地支援的清軍撲滅,清軍亦藉此事徹底掃蕩拔除南明殘餘軍隊,直到雍正元年(1723年)才恢復寧靜;由此可知,當時即便沒有朱一貴在台灣反清,也會有其他人反清。朱一貴雖為草莽英雄,但識見、氣宇亦有過人之處,被捕時面對平亂之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(收台居鹿港施琅之子,施公案施世綸之弟)、清朝官員藍廷珍,猶昂然自立,自稱孤家,後被解送北京。康熙六十一年(1722年)2月22日,朱一貴、李勇、吳外、陳印、張阿山等人遭凌遲處死,親屬一同罹難。民間傳說朱一貴死後被玉皇大帝封為「台南州城隍綏靖侯」,在台南市小南門城隍廟被祀為主神。據說朱一貴養鴨於鴨母寮,於今高雄市內門區光興里內。鴨母寮興安宮供奉朱一貴神位,興安宮在廟前水池中增置朱一貴趕鴨子的塑像。朱一貴,長泰縣陳巷鄉亭下社人。康熙五十二年(一七一三)渡台,居鳳山羅漢內門(今高雄縣內門鄉)。養鴨為業,人稱"鴨母王"。他當年養鴨之處,內門鄉內門村西側,至今仍稱"鴨母寮"。朱一貴俠義好客,豪放健談。每有客至,他就宰鴨煮酒,述及國事政情,或高談闊論,或悲傷感嘆。康熙六十年(一七二一),台灣知府王珍橫徵暴斂,向百姓無休止攤派各種苛捐雜稅,怨聲四起。台灣地震,引起海水泛漲,民間謝神唱戲,王珍以"無故拜把"為由,監禁四十余人。民眾人山砍竹,王珍以"違禁"為由,抓二百多人,交了錢就放人,不交錢打四十板,驅逐過海,攆回原籍。民間耕牛、糖鋪,交錢方許使用。"地方官種種騷擾,百姓受不過。"朱一貴對清朝官吏的壓迫剝削早懷不滿。三月十五日,他與友人黃殿、顏子京、李勇、吳外等十六人聚會拜把,決定武裝起義。四月十九日,黃殿、李勇等五十二人結盟拜把,推舉朱一貴為盟主。起義的旗幟上寫"大元帥朱"、"大明重興"、"清天奪國"等字樣,以示"反清復明"、"光復故國"。百姓早就對台灣官吏文婪武嬉,政亂刑繁責恨不已,謀反思變。起義軍很快就聚結了一千多人,當夜攻占岡山清兵營汛,繳獲鳥槍、藤牌十數件。接著又攻占新園汛、南路營、諸羅山、埤頭汛、濱榔林汛、下淡水汛等營汛,奪取了武器。起義軍隊伍迅速壯大,到四月下旬有二萬多人,五月上旬又有數萬人投奔起義軍。到最高峰時,參加起義人數達三十萬人。起義隊伍浩浩蕩蕩,先后攻占了鳳山縣、台灣府、諸羅縣。五月初攻打府治(今台南市),義軍大獲全勝。清把總楊泰回應義軍號召,刺殺總兵歐陽凱。清軍守備胡忠義、千總蔣子龍、把總林彥、石琳被擊斃。台廈巡道梁文渲、知府王珍、同知王禮及縣丞、知縣、典史等大小官員敗逃澎湖。起義軍控制了整個台灣,"全台俱陷"。清朝當局陷于被動局面。起義過程中,朱一貴所部紀律比較儼明,每到一地,安民告示,嚴禁殺掠。"行令頗嚴、掠民財物者,聞輒殺之"。起義勝利后,各路義軍推朱一貴為"中興王",建元"永和",以襲明制,并祭天地列祖列宗及延平郡王鄭成功。同時大封諸將四十余人﹔發布文舍,號令天下。台灣事變的消息傳到清廷,閩浙總督滿保兼程趕赴廈門,調南澳總兵藍廷珍出師討伐。水師提督施世驃也速奔澎湖。當清軍調兵遣將之時,朱一貴起義軍內,土豪出身的杜君英、杜會父子因圖謀王位不成而作亂,背叛義軍并率部下几萬人出走,義軍力量因此削弱。六月十六日,清軍在鹿耳門登岸,義軍與清軍激戰。二十一日,台灣府城被清軍攻破。義軍准備退守諸羅,又遭藍廷珍伏兵襲擊。朱一貴率部退駐下前??,再退溝尾庄。七月初六,朱一貴因叛徒楊旭、楊雄出賣,被清軍所獲。十二月十八日,朱一貴和其他義軍首領一起,在北京就義。朱一貴被俘后,義軍或散或逃或繼續抗清,直到雍正元年(一七二三)。台灣才復歸平靜。杜君英、杜會父子等几人投降清軍,最終也被清軍所殺。朱一貴起義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。導致起義的士要原因是台灣地方官員對民眾的壓迫剝削。康熙皇帝在"上諭"中也承認:"台灣地方官平日但知肥己,刻剝小民,激變人心,聚眾叛逆。"這說明清初封建官府和廣大人民的矛盾已發展到十分尖銳的地步,所以朱一貴揭竿而起,能夠一呼百應。這場由農民階級組織領導的、體現廣大農民愿望的農民起義雖然失敗了,它對后來藍廷珍、藍鼎元提出一系列治理和開拓台灣,促進台灣社會安定和發展的措施,卻起了不可小視的警示作用。2011-08-1620:09:26補充:公元1683年清政府在台灣本土內正式設立“台灣府”,最大的主管官是知府。清康熙末年,高雄县内门乡光兴村有一个叫朱一贵的人,他原是郑成功的部属,清兵攻下台湾以后,许多郑成功的部下都纷纷隐居起来,朱一贵也不例外,回到乡下养起了鸭子。清康熙末年,高雄縣內門鄉光興村有一個叫朱一貴的人,他原是鄭成功的部屬,清兵攻下台灣以後,許多鄭成功的部下都紛紛隱居起來,朱一貴也不例外,回到鄉下養起了鴨子。每天赶着一大群母鸭,到附近的二重溪边放养。每天趕著一大群母鴨,到附近的二重溪邊放養。參考資料:,http://translate.google.com.tw/translate?hl=zh-TW&sl=zh-CN&tl=zh-TW&u=http%3A%2F%2Fnethz.net%2FHtml%2F%3F15900.html


以上文章來自奇摩知識家,如有侵犯請留言告知


https://tw.answers.yahoo.com/question/index?qid=20110812000016KK08786


CDCB83AB41E4EB5C
arrow
arrow

    p33bj15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